泉州市多所學校開展研學活動 將課內(nèi)知識運用于社會
2021-07-26 16:20:37 來源: 泉州晚報
0瀏覽 評論0條
古語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暑假期間,豐富多彩的研學活動在我市多所學校開展,學生走出校園,或親近大自然,或探索古城文化,或進行勞動實踐,或開展職業(yè)體驗,經(jīng)歷了驚奇與感動并存的研學之旅,在“行走的課堂”里成長。
勞動實踐 學思結合培養(yǎng)品質(zhì)
7月10日,泉州市城東中學2019級高二年的同學們走進中田勞動研學基地開展以“新時代智慧勞動者”為主題的研學實踐教育活動。此次研學活動以問題解決為導向,促進學生在實踐中用智慧和汗水去解決問題、實現(xiàn)體力和腦力勞動相結合,加強學習探究和創(chuàng)新探索、培養(yǎng)熱愛勞動、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智慧勞動的良好習慣。學生在勞動體驗中團隊合作、群策群力、共創(chuàng)共贏;在體驗農(nóng)業(yè)勞動教育活動中,掌握必要的勞動技能,形成勞動價值觀,培養(yǎng)良好的勞動品質(zhì)。
在拓荒場地,高二年學生們通過《春播一粒粟》勞動課程,學習傳統(tǒng)播種工具的使用,學會時節(jié)與糧食種植的關系,完成50平方米的種植任務。在創(chuàng)意工坊,《創(chuàng)意花草紙制作》課程中,同學們在綠色發(fā)展理念的指導下重復利用資源,學習廢紙的重復利用和紙漿的制作,通過紙漿的抄漿技術利用園區(qū)花草完成一幅幅主題鮮明、形態(tài)各異的花草紙制作。在木藝工坊,《木工精工》課程中,學生們以公園建設任務為導向,建造各具特色的秋千椅,了解了木工在歷史發(fā)展中的地位,運用了校內(nèi)學習的物理、數(shù)學和勞技等學科課程知識制作秋千椅,在實踐中,同學們學會木工的鋸、刨、錐鑿等基本技術和榫、卯的銜接技巧?!斗沁z影雕》課程中,同學們了解什么是影雕,通過小組合作,發(fā)揮團隊作用學會使用影雕工具,學習影雕的傳統(tǒng)文化技藝。
閉營儀式上,同學們總結一天的勞動經(jīng)歷,合影留念,紀念這一個汗流浹背的夏天中體驗到的勞動快樂。據(jù)悉,城東中學把研學旅行作為中學生開展勞動教育、提升勞動素養(yǎng)的重要載體,幫助學生修學、啟智、立德、樹人,促進學思結合、知行合一。在勞動研學實踐中,學生們付出艱辛的勞動,鍛煉了心智,體驗美的創(chuàng)造,促進了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
紅色研學 從小根植愛國情感
近段時間以來,泉州市第二實驗小學開展了系列“紅色主題”研學活動。三(1)中隊雛鷹小分隊來到泉州絲路文化藝術展覽館,開展“紅領巾心向黨,尋訪紅色足跡”主題活動。少先隊員們在一幅幅令人深思的圖片前駐足,細致了解共產(chǎn)黨百年奮斗的光輝歷程。
該校三(4)中隊組織學生、家長走進中國人民解放軍長江支隊泉州紀念園開展中隊主題活動。紀念廣場墻上醒目刻著南征路線圖、歷史照片、長江支隊英名錄、南下服務團英名錄等,全面記述長江支隊和南下服務團的光輝歷史,令人肅然起敬。大家深深地被先輩們英勇頑強的革命精神所感動,孩子們懷著崇敬的心情在長江支隊雕塑前獻花,表達對英雄們的敬仰之情……
通過此次活動,更加激發(fā)了少先隊員們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真摯感情,引導少年兒童從小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與祖國共成長,做小小追夢人,從小立志長大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傳。
職業(yè)體驗 學習英雄奉獻精神
日前,泉州市實驗小學一年(3)班的師生走進鯉城區(qū)古城消防中隊,開展主題為“走進消防隊 安全你我他”的消防安全學習實踐活動。消防員叔叔帶著同學們參觀了消防車輛和器材設備,耐心地講解不同車型的消防車及器材設備的具體用途。同學們認真專注,踴躍提問,爭先恐后地回答問題。
接著,消防員叔叔手把手,帶著同學們體驗了消防水槍的威力,讓每個人都體驗一下手握消防水槍到底有多大的力量。消防員叔叔還告訴同學們,消防水槍是滅火的射水工具,用它和水帶連接會噴射密集充實、遠射程、大水量的水流。
最吸引同學們的是“云梯消防車”,這輛53米的云梯消防車,讓同學們驚嘆不已。同學們還體驗穿了消防滅火服裝,并輪流體驗坐上了云梯消防車的感覺,下來后每個小朋友都興奮不已。通過這次消防研學之旅,同學們不僅了解了消防知識和消防器材的使用,進一步增強了消防意識,也實地感受到這些逆行英雄的不易及偉大。同學們紛紛表示,要學習消防叔叔勇往直前、赴湯蹈火的奉獻精神,勤奮好學、努力成才,以頑強的毅力和拼搏的動力,迎接各種挑戰(zhàn),積極向上,樂學向陽。
探索古城 感受家風傳承力量
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學則開展了“古城街巷”研學之旅。7月11日,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學五年8班廉潔文化街巷研學小組沿著“臺魁巷—舊館驛—三朝巷”的路線,在西街的老街古巷中尋訪泉州歷代先賢的廉潔故事,聆聽經(jīng)久不息的諄諄教誨,感受綿延不斷的家風傳承的力量。
研學小隊首先到了臺魁巷。臺魁巷因清官莊際昌而聞名。在這里,同學們了解了臺魁巷“殺瓜”巷名的傳說,記住了“桑條從小郁,長大郁不屈”的家訓;知道了明朝名臣、著名理學家蔡清后裔開的保和堂藥膏鋪,被蔡清為官清廉、大公無私、熱心教育的故事所激勵;遇見了粘氏舊居,感受到傳統(tǒng)閩南古厝的建筑之美。
之后,研學小隊穿過西街,來到了臺魁巷斜對面的舊館驛巷。同學們在研學過程中了解舊館驛巷內(nèi)諸多名人故居。在舊館驛巷口堅持免費奉茶20多年的黃惠蘭奶奶無私奉獻的精神也深深感動了大家。
最后,研學小隊來到了三朝巷。南宋時在這里立有一座“三朝元老”的木牌坊,用來表彰在孝宗、光宗和寧宗三個皇帝時歷任丞相之職的泉州人留正。于是牌坊所在的巷就叫做“三朝元老巷”,簡稱三朝巷。此次研學活動中,同學們暢游在歷代先賢豐富多彩的精神世界里,體會到廉潔文化、家風文化的蓬勃生機,對古城泉州的歷史文化、風俗民情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更加激發(fā)了同學們熱愛家鄉(xiāng)的美好情感。
市教育局思政科有關負責人表示,研學是課堂的有益延伸和補充,是一種聚焦核心素養(yǎng)的創(chuàng)新育人模式。學生在研學過程中,將課內(nèi)知識運用于社會行走,在培育愛國情懷的同時,鍛煉了實踐能力,培養(yǎng)了自立意識,提升了科學素養(yǎng),豐厚了文化底蘊,而這些是學生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所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記者 曾聰虹)
相關閱讀
-
傳統(tǒng)文化夏令營”成功舉辦 提升學生文化自信
日前,紅心向黨——2021廈門市曲藝夏令營暨松柏二小傳統(tǒng)文化夏令營成功舉辦。此次夏令營積極融合了...更多
2021-07-16 08:45:27
-
-
王曼妮:堅持學習國家級非遺項目竹藤編織
她陽光開朗,聰明伶俐,從小熱愛傳統(tǒng)文化,多年來堅持學習國家級非遺項目竹藤編織,嫻熟技藝備受稱...更多
2021-07-09 14:47:55
-
小學學記們走進安溪文廟 參觀文廟特殊建筑
6月12日是我國第五個文化和自然遺產(chǎn)日。當天上午,安溪縣實驗小學學記們走進安溪文廟,參觀名冠八閩...更多
2021-06-28 11:14:07
-
四年級學生蒙住雙眼 僅用時2分33秒解鎖九連環(huán)
僅用時2分33秒,就解鎖一共341步的九連環(huán),而且,還是在被蒙住雙眼的情況下完成的。7月24日-25日,...更多
2021-07-26 09:15:24
-
廈門兩名高三男生被錄取為飛行學員
年輕人總喜歡說: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他們的征途真真切切就是星辰——今年,廈門有兩名2021屆高三...更多
2021-07-26 09: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