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救助站為70歲老人過人生的第一個生日
2021-06-15 14:25:53 來源: 閩南日報
0瀏覽 評論0條
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過生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而對于流浪人員老藍來說,過生日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6月1日,70歲的老藍過了人生中第一個生日,盡管事情已過了10余天,但回想起生日上的點點滴滴,他依然淚濕眼眶。
6月1日下午5點多,市救助站的四名社工來到老藍臨時居住的地方,大橋下川流不息的車輛來來往往,老藍正蹲在路邊地上給小狗喂食??吹缴绻さ絹恚仁求@喜了一下,當(dāng)看到社工拿著平時救助的物資——水和面放在他的三輪車上,老藍的神情不經(jīng)意間露出些許落寞。這時,社工端出為他煮的一碗長壽面,上面還特地放了兩個荷包蛋,“這是長壽面,祝你生日快樂,健康長壽!”社工雙手端上長壽面,并拿出送給老藍的生日禮物——一臺收音機。隨后,社工們齊聲唱起生日快樂歌。老藍先是愣了一下,便哽咽了,他一邊用手抹著眼淚一邊激動地說:“謝謝你們……謝謝你們……這是我這一輩子過的第一個生日,感謝你們。”
“哎呀,70歲了,如果是有家庭的人,70歲是一定要過生日的。我自己今天也買了六個雞蛋,本想自己煮著吃。”老藍說,他也羨慕別人兒孫成群,熱熱鬧鬧地擺宴慶祝生日,但對他來說,這是奢望,沒想到社工卻像家人一樣給他過生日,讓他感受到溫暖。
每個流浪人員的背后,大都有一段讓人心酸的故事,老藍也不例外。70年前,老藍出生后,便被人遺棄在閩北一個偏遠山區(qū)的垃圾桶旁。后來,一對流浪拾荒者夫婦撿拾收養(yǎng)了他。撿拾的流浪拾荒者也不是當(dāng)?shù)厝?,所以一直無法在當(dāng)?shù)厣陥髴艏?。流浪幾十年,撿拾他的養(yǎng)父母也都離世,讓他本來艱苦的生活雪上加霜。
養(yǎng)父母去世后,老藍既無父母家人,也無身份戶籍相關(guān)信息,就此過上到處流浪的生活。由于沒有身份證和戶籍信息,老藍當(dāng)了70年的“黑戶”,不但無法找工作,還經(jīng)常受到質(zhì)疑和排擠。隨著年齡不斷增大,身上各種疾病也越發(fā)增多,找到一份糊口的工作就更加艱難。
老藍四處流浪拾荒。他說自己30年前到過漳州。這幾年,一直浪跡于廈門、泉州、漳州等地。2019年8月,市救助站社工在街面開展活動中接觸到了在漳州市區(qū)流浪的老藍,他們開始與老藍聊天、溝通,建立專業(yè)關(guān)系,希望能給他帶去幫助。
老藍是個有個性的老頭,一開始,他有些排斥社工的接觸,但隨著社工不斷耐心地與老藍溝通,經(jīng)常給他送去一些食物和生活物資,老藍慢慢向社工敞開心扉。“他有一些生活技能,能識字,能講普通話,通過多次接觸,我們知道了他的身世,他記得他養(yǎng)父母跟他說過他的生日是6月1日,但他說自己從沒過生日。”市救助站社工說,在與老藍的交談中,他們感覺到老藍的內(nèi)心渴望過生日。去年,社工便打算給老藍過生日,但臨近他的生日時,卻發(fā)現(xiàn)他離開漳州了。“后來過了一陣子他又回來了,我們才知道他去了泉州,我們社工就想著,如果今年他在漳州,一定要為他過一次生日。”
“他的身體有一些疾病,我們經(jīng)常牽掛著他,希望能盡我們最大的努力幫助到他。”社工說,當(dāng)了解到老藍的具體情況后,社工們就一直跟他溝通,希望他能夠進救助站接受救助,按照相關(guān)的政策解決服務(wù)對象的安置落戶問題,但老藍一直不愿意接受進站救助。因為老藍長期有喝酒、抽煙、養(yǎng)小狗的習(xí)慣,他覺得原本的流浪拾荒生活無拘無束,如果進站后就要接受救助站相關(guān)管理制度約束,這讓他覺得不夠自由。“本著自愿受助,無償救助的原則,我們社工只能繼續(xù)不斷地勸導(dǎo)鼓勵服務(wù)對象,希望他能邁出接受救助的關(guān)鍵一步。”社工說。(記者 周楊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