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偷自拍手机在线_国产精品国产精品一区_无码极品少妇_先锋资源视频在线资源

城市“昆蟲家譜”邀你編寫,上海自然博物館啟動公民科學項目

2023-04-08 17:59:46 來源: 創(chuàng)新之城


(資料圖)

今天,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啟動“上海昆蟲家譜”公民科學項目,呼吁廣大市民走近自然、發(fā)現自然、記錄自然,觀察并采集城市昆蟲分布信息,助力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感興趣的公眾可關注“上海自然博物館”微信公眾號和“聽見萬物”微信小程序,報名成為昆蟲調查團志愿者。

《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22版)》顯示,我國共記錄有昆蟲約3.8萬種。去年上海環(huán)境科學研究院數據顯示,上海市共記錄有昆蟲1519種。近年來,科研人員在上海陸續(xù)發(fā)現了西郊公園毛角蟻甲等昆蟲新物種。據昆蟲分類科學家預測,上海昆蟲物種多樣性資源豐富,城市昆蟲的“家譜”有待進一步完善。

作為自然博物館“我的自然百寶箱”系列活動的子品牌,“上海昆蟲家譜”公民科學項目延續(xù)了“人人都是發(fā)現者”的“公民科學家”模式,邀請廣大市民以“聽見萬物”微信小程序為載體,采集、記錄、上傳城市昆蟲分布信息,為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寶貴的科學研究數據。

此次活動還將招募昆蟲調查團志愿者,后續(xù)開展針對城市昆蟲生物多樣性的野外調查,搜集整理上海昆蟲物種的新記錄,按年度更新公布《上海昆蟲名錄》。今年下半年,公民科學家們的調查成果及研究數據將以科普展覽的形式,在自然博物館展出。

上海自然博物館網絡科普部副部長余一鳴介紹,編動物“家譜”這件事叫作梳理名錄,要對上千個物種進行歸類和編目。這項工作并不簡單,每新增一個物種,都得有準確、可信的數據源。本項目希望發(fā)動上海市民,通過線上聚合平臺,得到更多未曾記錄的昆蟲證據,再凝聚一批昆蟲愛好者深入調查、匯集整理信息。項目執(zhí)行時間為今年4月—10月。上海16個區(qū)均有需重點調查的昆蟲多樣性熱點地區(qū),以大型公園綠地為主。

項目啟動儀式上,館方推出了《上海陸生無脊椎動物識別指南》公益科普手冊電子版,供動物愛好者下載學習。同時,館方與大城小蟲工作室、上海師范大學環(huán)境昆蟲學實驗室聯合發(fā)布了《上海昆蟲1000種》公益科普圖鑒,供昆蟲愛好者參考。公眾可以通過“上海自然博物館”公眾號和“聽見萬物”小程序下載。

上海市昆蟲學會理事長王四寶教授等專家表示,昆蟲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材料,發(fā)動公眾參與記錄上海昆蟲,是昆蟲調查的創(chuàng)新方式,能有效地提高采樣調查的廣度,而且能提升公眾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助力上海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

標簽: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