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補傷口更是修復人生,90后贗復師為千人修補殘缺
義眼、義耳、義鼻、義指等統(tǒng)稱為贗復體。而制作他們的人,就是贗復師。一支畫筆、七八盒顏料 …… 王斌在桌前一坐就是一天,他需要經(jīng)過無數(shù)次打磨和細心的雕刻,才能制作出一個足以惟妙惟肖的贗復體。在從業(yè)的 5 年時間里,他為千人修補了傷口,更是修復了他們缺乏信心的人生。
(資料圖片)
親人眼睛受傷,讓 90 后小伙子開始琢磨起贗復技術
談及為何會成為一名贗復師?王斌告訴現(xiàn)代快報記者,那還要從小時候說起。王斌出生于 1994 年,在他上小學的時候,家里的一個親戚因為眼睛受傷,無奈摘掉了一只眼球。" 在之后的十幾年里,他的生活一直很不方便。不方便僅僅體現(xiàn)在生活上,因為外貌的特殊,他甚至會遭受到一些人異樣的目光。" 直到王斌讀高中的時候,這個親戚才裝上了義眼,改變了此后的生活。那是王斌第一次知道贗復體這種東西,也在王斌的心中 " 種 " 下了一顆種子。
正是因為自己親戚的經(jīng)歷,讓王斌在高考報考大學時,毅然選擇了醫(yī)學專業(yè)攻讀外科。在讀大學的時候,王斌在課余時間,就會自己琢磨贗復技術。" 不過在當時,國內的制作義眼、義耳的技術并不成熟。不僅如此,沒有老師教導,我自學起來也很困難。" 幾個因素疊加在一起,讓王斌做了一個改變他一生的重要決定——前往英國進修贗復技術。
揣著 5000 元遠赴英國學習,直言那段日子 " 太不容易了 "
2013 年,王斌利用大學實習的時間,帶著身上僅有的 5000 元,孤身前往英國進修學習?;貞浧鹉嵌稳兆?,王斌有一肚子的話,最后濃縮成了五個字," 太不容易了。"
在記者的追問下,王斌才緩緩道來。原來在家人看來,只要王斌按部就班完成學業(yè),就能成為一名外科醫(yī)生,過上安穩(wěn)的日子,而贗復技術只不過是這個不滿 20 歲孩子的一時興趣而已。對于王斌的 " 一時興起 ",家人并不支持,甚至可以說是反對,所以王斌的英國求學之行,其實是瞞著家人的。另一方面,王斌在前往英國之前,一切都是未知數(shù),就連導師都尚未聯(lián)系好,這讓他感到 " 鴨梨山大 "。
功夫不負有心人。王斌的真誠打動了英國的贗復技術老師,答應教授王斌技能。雖然學習上的問題解決了,但隨之而來的生活問題也變得迫在眉睫。在出國后的第三個月,王斌用光了帶來的錢,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他不得不和家人坦白了自己的行蹤。" 他們知道了之后,氣肯定是氣的,但是也心疼我,就資助了我。"
王斌的遠赴英國,讓家人們意識到,孩子對贗復的喜愛,并不是說說玩的,而是下了破釜沉舟的決心。自此之后,家人們再也沒有阻攔過王斌。
每一個贗復品都是獨家定制,制作一只義眼需要一天
24 歲的時候,王斌正式成為了一名贗復師,在成都西部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任職。每天,都有慕名而來的患者找到王斌,希望得到他的幫助。
作為一個贗復師,需要足夠的耐心和細心。" 贗復體的制作過程非常繁瑣,要花費非常多的精力。" 一個最簡單的贗復體從取模、制模、上色、打磨再到試戴也需要制作 6 個小時左右。
" 這其中,最難的步驟就是制模,雖然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 3D 打印技術了,但是它并不能還原人體的血管、血絲,最靠譜的還是依靠手工雕刻。" 想做到 " 以假亂真 ",還要經(jīng)過精細的繪制。每個人的膚色是不一樣的,調色沒辦法用機器來做,只能靠贗復師的經(jīng)驗。在這個過程中,為了保證制作出來贗復體的還原度,患者需要在一旁配合王斌取模、試戴。所以說,每一個贗復品都是獨家定制,世上獨一無二。
一旦開始制作贗復體,那一坐就是一天,甚至兩天、三天。" 贗復體也不是永久的,一定時間后要來復查,如果仍在發(fā)育期,可能 2 個月就要制作一個新的。" 這對贗復師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工作量。
最小的患者僅 3 個月大,患神經(jīng)母細胞瘤摘除眼球
在從業(yè)的五年里,王斌為千人修補了傷口,更是修復了他們缺乏信心的人生。" 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每年能為將近 400 名患者制作贗復品,現(xiàn)在精力跟不上了,但是每年還是會接待 200 多名患者。"
在這么多患者里,也有不少讓王斌印象深刻的人。" 我最小的一名患者,才 3 個月大,是一個神經(jīng)母細胞瘤患者。" 據(jù)悉,神經(jīng)母細胞瘤被稱作 " 兒童腫瘤之王 ",是嬰幼兒中最常見的一種顱外實體腫瘤。
"2021 年,這個孩子出生之后,就被查出患有神經(jīng)母細胞瘤。為了治療腫瘤,2 個月大的時候,切除了一只眼球。孩子的父母帶著寶寶來到我面前時,才 3 個月大,我看了真的很難受。" 然而,相較于成人的義眼制作,寶寶的義眼制作要更加復雜。一來,眼球的體積更小,血管的勾描要更加精細。二來,嬰兒眼部皮膚嬌嫩,在打磨義眼的時候,更要注重舒適性,一點點的瑕疵,都會讓寶寶覺得不舒服。王斌用了整整一天時間,將義眼制作好,給寶寶佩戴上,心里的石頭才算放下。
對于失去一只眼睛或者失去一只耳朵的人來說,身體上的缺陷,會給他們帶來生活上的不方便。然而更多的是由此帶來的自卑,會時時刻刻都在提醒著他們,做一個普通人并不容易。" 之前,一個從重慶來找我的小姑娘,她是先天性的,成年后想做耳廓再造手術,但是也失敗了。" 沒有一只耳朵,讓這個重慶姑娘極度缺乏信心??吹剿碾y處,王斌花了兩天時間,給她制作了一個義耳。" 她來找我的時候是 2021 年,前段時間我剛收到她發(fā)來的好消息,她已經(jīng)結婚了。"
王斌說,事實上,義眼并不能使患者恢復視力, 義耳也不能讓患者聽見聲音,但它們可以起到補救面部缺陷的作用,更能讓患者重拾信心,開始一段新的生活。這一切都讓他覺得,自己做的事情非常有意義。
現(xiàn)代快報 + 記者 季雨
(受訪者供圖 編輯 邵倩倩)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