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速讀: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地下三層迎來施工新進展
(相關資料圖)
3月7日,隨著墊層第一方混凝土開始澆筑,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工程01標段站房核心區(qū)地下三層主體結構全面啟動施工,預計今年底將實現地下主體結構逆作部分基本完工。
記者跟隨中鐵建設集團施工人員來到01標段施工現場,身邊已整齊碼放了多組鋼結構構件,大型吊車、運輸車往來穿梭,工人們裝運、安裝物料,現場一片忙碌。順著坡道下行,地下三層鋼柱環(huán)板已經露出,部分環(huán)板周邊已經焊接上鋼牛腿,接下來將用鋼筋連接各個安裝好的鋼牛腿,再澆筑混凝土最終建成結實的B3層頂板結構。
“該工程采用了罕見的逆作法工藝?!敝需F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站項目負責人孟嘯介紹,“蓋挖逆作”工藝施工與常規(guī)做法不同,是在樁基施工完成后先進行頂板施工,再向下逐層開挖,充分利用現有場地,有效加快施工進度,提升整體安全性。其中01標段B3層頂板啟動建設,意味著該區(qū)域的主體結構施工已進入最后沖刺階段。
但是,采用“蓋挖逆作”工藝也意味著施工難度加大。該工程屬于超大、超深、超寬地下工程,基坑平均深度達32米,最深處達43米。逆作法施工要先進行頂板施工,再向下逐層開挖,存在工程體量大、地下基坑深、樁柱一體化工藝垂直精度高、施工環(huán)境復雜、重大技術安全風險等級高等工程難點。
為此,中鐵建設項目團隊自主研發(fā)“深大基坑遠程實時監(jiān)控系統(tǒng)”和“樁柱一體化施工垂直度可視化監(jiān)控系統(tǒng)”實現項目遠程實時監(jiān)控預警、對鋼管柱垂直度的毫米級監(jiān)控。孟嘯介紹通過在鋼牛腿構件預安裝過程中采用三維激光掃描技術以及應用混凝土收面機器人等智能化科技,保證了鋼牛腿焊接質量和混凝土成型質量。同時,項目在保證施工安全和工程質量的前提下,狠抓施工進度,確保地下二層主體結構施工按期完成,為地下三層主體結構全面施工奠定了基礎。
站房核心區(qū)主體結構完工后,地上將啟動建設標志性建筑“京帆”屋蓋。記者了解到,“京帆”屋蓋融入城市花園,銜接城市綠軸,形成獨特景觀,打造檐下綠色城市會客廳,將為市民提供豐富多彩的活動場所。屋蓋將建造穿孔遮陽板,平衡冷熱負荷,合理化控制室內光熱環(huán)境。經測算,采用“京帆”方案,該項目每年可減少熱負荷520萬千瓦時,相當于3200臺家用空調的夏季制冷量,每年可減少照明用電約48.6萬度。
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位于通州區(qū)潞城鎮(zhèn)楊坨村,是“軌道上的京津冀”的重要支點。該樞紐整體為地下三層結構,地下總建筑規(guī)模約128萬平方米,站房核心區(qū)面積約37.9萬平方米,集成了2條城際鐵路、1條市郊鐵路、4條軌道交通、1座運河碼頭和15條公交接駁線路。建成后,該項目將成為亞洲最大的地下綜合交通樞紐,可為城市副中心有效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構建京津冀協同發(fā)展現代化交通網絡體系提供堅實支撐。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