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偷自拍手机在线_国产精品国产精品一区_无码极品少妇_先锋资源视频在线资源

25位院士聯(lián)合建議:盡快開展渤海灣海底隧道前期工作

2017-02-22 09:39:56 來源: 觀察者網(wǎng)

0瀏覽 評論0

對渤海海峽海底隧道(即煙臺大連海底隧道)建設的呼聲越來越高。據(jù)《經濟參考報》2月22日報道,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等25位院士將聯(lián)名建議盡快建立國家層面協(xié)調工作機制,盡快開展預可研究工作,進行前期海底地形地質勘察、投融資與效益分析、風險評估。

院士呼吁盡快啟動前期工作

“渤海經濟圈之所以難以像珠三角、長三角那樣,形成連續(xù)、統(tǒng)一的經濟圈,實現(xiàn)區(qū)域經濟一體化發(fā)展,主要原因是環(huán)渤海南北兩岸相隔,成為交通死角。”王夢恕表示,從煙臺到大連的直線距離大約是170公里,乘船需要六到八個小時,除了輪渡運輸,鐵路要多繞行1500公里,高速公路要多繞行1600公里。

王夢恕(資料圖)

環(huán)渤海地區(qū)共有157個城市,是我國與世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貿易往來的要道,被經濟學家譽為繼珠三角、長三角之后中國經濟的第三個增長極。渤海經濟圈因南北兩岸相隔,成為交通死角,在推進區(qū)域經濟一體化發(fā)展方面始終是一道難題。

25位院士聯(lián)合建議:盡快開展渤海灣海底隧道前期工作

為了解決渤海灣的交通死角問題,2012年中國工程院針對渤海海峽跨海通道戰(zhàn)略規(guī)劃問題設立了由王夢恕院士牽頭的院級重點咨詢項目,共有10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及70多位專家參與項目研究工作,并于2014年9月向國務院呈報了《渤海海峽跨海通道戰(zhàn)略規(guī)劃研究》咨詢項目成果。參與單位包括北京交通大學、魯東大學、鐵道部工程設計鑒定中心、中鐵隧道集團有限公司等。

“渤海海峽跨海通道戰(zhàn)略規(guī)劃研究項目已經完成,包括一個總報告、九個分報告,我們將于近期上報國務院。”2014年年初,王夢恕便對《經濟參考報》表示,現(xiàn)在遼寧、山東方面的積極性都很高,我國應抓住機遇,乘勢而上,適時啟動渤海海峽跨海通道的建設。

報告認為,渤海海峽跨海通道的建設十分必要,對促進環(huán)渤海區(qū)域經濟全面協(xié)調一體化發(fā)展、振興東北老工業(yè)基地、優(yōu)化運輸結構、鞏固國防以及開發(fā)海上資源和能源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國家應該盡快立項建設渤海海峽跨海通道。

在全隧道、全橋梁、南橋北隧等三種可選擇的海峽通道形式中,工程院方案建議采用全隧道形式。研究方案指出,渤海海峽全隧道方案,按長125km進行投資匡算,約2200億元,參考國內外跨海工程建設情況以及渤海海峽跨海通道工程項目特點,本項目融資適宜采取BOT模式。渤海海峽隧道內含報酬率大于社會折現(xiàn)率,投資具有經濟可行性,預測運營15年可收回成本。

據(jù)記者了解,為加快推進渤海海峽跨海通道的建設,盡快摸清渤海海峽區(qū)域海底的地形地質,王夢恕等25位院士形成聯(lián)名建議書,建議盡快建立國家層面協(xié)調工作機制,成立渤海海峽跨海通道工程協(xié)調工作機構,盡快組織推進相關工作;建議委托相關單位成立技術組,盡快開展預可研究工作,進行前期海底地形地質勘察、投融資與效益分析、風險評估等。

根據(jù)中國工程院方案,該項目建議采用全隧道形式,按長125公里進行投資匡算,約2200億元,預測運營15年可收回成本。王夢恕建議該項目盡早開工建設,用六年時間來打通隧道,用10年時間建成,建成后它將成為中國最長海底隧道,從煙臺到大連只需40多分鐘。

方案構想緣起

建設渤海海底隧道的念頭始于1992年。最早提出該設想并一直努力將其變成現(xiàn)實的,是煙臺市。當年,時任煙臺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的柳新華(現(xiàn)為魯東大學副校長、渤海海峽跨海通道戰(zhàn)略規(guī)劃研究項目組負責人)和三位同事,提出了建設跨海通道的構想。這一構想,得到了煙臺市、山東省的大力支持。

顯然,渤海跨海通道最主要的作用是連接打通東北-華東通道,受益最大的城市是大連和煙臺,二者由過去的死角變成了樞紐。也正因如此,自2009年以來,遼寧、山東兩省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連續(xù)6年在全國兩會上提交建設渤海海峽跨海通道的議案和提案。兩省也組建了一些半官方和民間學術團隊來為項目提供技術和人才支撐。

2014年8月,國務院印發(fā)《關于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其中明確提出“加快推進渤海跨海通道工程前期工作”。這個規(guī)劃二十幾年的渤海海底隧道方案再次“熱”了起來。而目前,由于渤海海峽的阻隔,往來于山東和東北之間的鐵路、公路只能繞行山海關,路程均在1600公里以上。

方案遇波折

然而,現(xiàn)實遠未如此簡單。中國工程院院士、防護工程專家錢七虎曾對《中國科學報》記者指出,對長距離海底通道這樣的大工程,應當“宜橋則橋,宜隧則隧”,有時還要因地制宜“橋隧并舉”。他強調,無論哪種方式,海底交通工程都不是簡單的工作,海底通道要從圖紙上“走”下來,還需要克服一系列難題。

此后,該構想方案一直處于“冷凍期”,直到2015年再度被炒熱。2015年11月27日,遼寧省大連電視臺《大連經濟報道》發(fā)布消息稱,國務院正式審議2016年重點工程,其中渤海海峽跨海通道施工方案已于日前正式出爐。

據(jù)該節(jié)目介紹,煙臺至大連海底隧道指煙臺蓬萊至大連旅順之間的海底隧道,歸屬鐵路總公司管理,整條隧道全長123公里,火車設計時速為250公里,運行速度能達到220公里/小時,屆時從大連到煙臺最多只需要40分鐘。工程方案將采納全海底隧道方案,以火車載運汽車通行,南北兩端的接駁點、工程規(guī)模也已確定。通道設計運行負荷為每日10萬車輛,每年收入約200億元,平均每輛車通行費在548元至1826.5元之間。新聞一播出,立即被廣泛轉載,引發(fā)關注。

不過,《北京青年報》隨后致電煙臺市發(fā)改委求證該消息,宣傳科的工作人員表示:“這個消息是大連的一些媒體根據(jù)專家學者的研究‘想象’出來的,是不確切的,國家有關部門對這個工程尚沒有明確的說明。”

據(jù)該工作人員介紹,諸如煙大海底隧道此類的大工程,“前期的調研就得五年至六年,這是個很漫長的過程,不像蓋棟樓那么簡單”。他還表示,一切關于煙大海底隧道工程的消息都應該以國務院和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員會官網(wǎng)公布的消息為準,其他來源的消息都是不準確的。

記者隨后又致電大連市發(fā)展改革委員會,工作人員也表示他們并未接到關于煙大海底隧道工程施工方案的文件或通知。

另外,對于“近日海底隧道方案確定”的報道中提到的國務院正式審議的“2016年重點工程”,北青報記者在國務院官網(wǎng)上并沒有查閱到相關信息。

方案新進展

在沉寂了一年后,渤海海峽海底隧道再度被提上議程。據(jù)齊魯壹點消息,2016年8月21日,中鐵十四局承辦的渤海灣海底隧道修建關鍵技術高端論壇在煙臺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擔任論壇主席,來自全國公路、鐵路、水電、隧道等領域的資深院士以及來自英國、挪威、美國、日本、澳大利來、西班牙等國家的國際知名專家學者共157人參加會議。

據(jù)悉,這是自1992年提出修建渤海灣海峽隧道以來,召開的規(guī)模最大、層次最高、范圍最廣的一次高端論壇。

中鐵十四局董事長、黨委書記張挺軍在致辭中指出,共同探討渤海灣海底隧道修建關鍵技術問題,交流國內外大直徑及水下盾構施工情況,不僅將有助于該工程的盡快啟動,也必將大大促進隧道盾構事業(yè)的發(fā)展。

會上,王夢恕院士、重慶大學楊永斌院士、國家鐵路局黨組成員鄭健等11名人員,針對渤海灣跨海通道工程建設的思念和方法、地下長隧道受震應力分析、鐵路發(fā)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戰(zhàn)略思考等問題做了學術報告,中鐵十四局做了大直徑及水下盾構工作程實踐的經驗交流,重點介紹了在建的10項大盾構工程的施工特點。

會議緊緊圍繞海底隧道修建過程中的勘察、設計、施工及運營期的維護和管理問題,深入研討海底隧道建設技術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有力地推動渤海灣通道的建設。

[責任編輯:黃如萍]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