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學生看臺灣同齡人:追求小確幸炸個雞排也會很開心
2016-08-22 17:27:42 來源: 參考消息網
0瀏覽 評論0條
據參考消息網8月22日,美媒稱,自2011年首批928名大陸學生抵達臺灣就讀臺灣的高等院校以來,開放大陸學生赴臺的政策已經走過了五個年頭。作為兩岸民間和人文交流中一個非常特殊的群體,長期浸入在臺灣社會的經歷能否改變大陸學生對臺灣或者大陸的看法?他們能否左右未來兩岸關系的發(fā)展?
據美國之音電臺網站8月19日報道,來自浙江杭州的張夢云是2011年首批來臺的大陸學生之一,她選擇了位于臺北的“中國文化大學”,讀的是中國文學和新聞專業(yè)。她表示,自己選擇來臺灣就是想走一條不一樣的人生之路,來臺灣讀書最大的收獲是培養(yǎng)了自己獨立思考和看問題的能力。她說:“我在這邊可能(收獲)比較多的是有了自己的想法。”
臺灣學生在上海參觀
她認為,臺灣同學給她印象最深的是他們在交往中更注重與對方心靈的溝通。“他們最大優(yōu)點是待人方面。我覺得在大陸很多人都是通過三句話了解你這人背景怎么樣,然后決定要不要和你交往。但是在這邊,他們在乎的是心和心的溝通,反而是你那些附加的東西就不重要了。”
對比兩岸的年輕一代,張夢云認為,在臺灣的同學身上似乎看不到大陸同齡人中那種積極奮發(fā)、努力拼搏的精神,他們所追求的是“小確幸”的價值觀。她說:“你在臺灣學生身上看不到什么上進心,很少。”
但她轉而說,這或許是因為在臺灣的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相對平等,并不一定要做人上人才能獲得滿足感。她說:“我們是(大陸)唯一獨生的一代,我們的教育告訴我們,我們是不能失敗的,我們不管怎么樣必須要出人頭地??墒沁@邊不一樣,這邊其實你只要自己活得安逸就可以了。臺灣很多年輕人,他們就算讀了醫(yī)學系的博士,讀完之后不愿意從事這樣的工作,他們寧可回家開個民宿、炸個雞排,他們也會覺得很開心。他們也是這種想法,其實也不能說就不好。”
本科學業(yè)完成后,張夢云并沒有選擇立即回到杭州,她目前正在臺灣師范大學讀教育專業(yè)的碩士課程。張夢云暗示,在臺灣五年的生活已經使她改變了很多,覺得自己更臺灣了。
臺灣師范大學
報道稱,出于復雜的政治因素,臺灣在放開大陸學生赴臺就讀的時候附加了一些被部分大陸學生認為是帶有歧視性色彩的所謂“三限六不”政策。張夢云表示,自己畢業(yè)后留在臺灣的途徑唯有嫁給臺灣人,從大陸學生變陸配。但她也坦誠,作為一個大陸學生,真正融入臺灣社會非常困難。
今年9月,臺灣將迎來“政黨輪替”后的首批大陸學生。據報道,今年大陸學生赴臺讀本科的報名人數為3818人,比上學年的4817人下降了近1000人。這是臺灣開放大陸學生來臺以來出現報名人數首次下降,降幅更是高達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