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偷自拍手机在线_国产精品国产精品一区_无码极品少妇_先锋资源视频在线资源

語文課文其實是吃貨的天堂:看到什么都會想到吃的

2017-03-01 09:22:45 來源: 觀察者網(wǎng)

0瀏覽 評論0

周總理的花生米也有人覬覦。總理通宵達旦地工作,一杯熱茶和一小碟花生米作陪,“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數(shù)得清顆數(shù)”。

莫泊桑不愧是短篇小說巨匠,連牡蠣都能寫出一種“高貴的吃法”:“用一方小巧的手帕托著牡蠣,頭稍向前伸,免得弄臟長袍,然后嘴很快地微微一動,就把汁水吸進去,蠣殼扔到海里。”

難怪吃貨們念念不忘許多年。

“筷子頭一扎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語文書剛發(fā)下來,汪曾祺的這篇《端午的鴨蛋》就能讀好幾遍。

就因為這些吃的,多少人成了汪老的忠實讀者。

朱自清也是語文課本常駐嘉賓。他在《冬天》里,寫孩子們“一上桌就眼巴巴望著那鍋,等著那熱氣,等著熱氣里從父親筷子上掉下來的豆腐。”

《背影》里寫橘子里的父愛,吃貨卻想著那橘子一定很好吃……

三年級那碗槐花飯,能惦記幾十年。

“吃咸的,澆上麻油、蒜泥、陳醋;吃甜的,撒上炒芝麻、拌上槐花蜜。”

[責任編輯:黃如萍]

相關閱讀

參與評論